天臺是濟(jì)公活佛的故里,又是中國佛教主要派別天臺宗的祖庭,2015年11月14日我們一早出發(fā),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此開始。
國清寺坐落在浙江天臺山南麓,距天臺縣城約3公里。1983年,被國務(wù)院確定為漢族地區(qū)佛教全國重點(diǎn)寺院。該寺風(fēng)景幽美,山水秀麗。外有古塔(隋塔)迎賓,雙澗(北澗、西澗)回瀾之勝,周有五峰(靈芝峰、映霞峰、八桂峰、靈禽峰、祥云峰)環(huán)抱,層林染翠之美。清幽深邃,風(fēng)光旖旎。國清寺也是日本和韓國佛教天臺宗的祖庭。
唐朝開元年間,國清寺僧人一行法師(俗家名:張遂)在公元725年至727年間,主持完成了地球子午線的長度測量,得出子午線長度為35127唐里。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,距今1281年,并編成《大衍歷》,糾正前代歷法中的許多錯誤,是這一時期歷法的集大成者。在當(dāng)時的科技條件下,我國古代的科學(xué)水平有這么高,一行法師的科學(xué)成就真是讓人崇敬。
石梁飛瀑又稱“石梁雪瀑”,位于浙江天臺山中方廣寺前。兩崖峭壁對峙,一石如蒼龍聳脊橫亙其間,即石梁,又稱石橋。梁面狹約0.3米,梁底空洞高逾2米。 金溪與大興坑水自東、南而至,匯合于此,形成瀑布群,主流三折穿梁而出,從高30米的峭壁上直瀉碧泓潭,瀑布色如霜雪,勢若雷霆,云涌濤激,聲振林木。
可從中方廣俯視,猶如磅礴云霧穿棱足下,可從下方廣仰觀,好比銀河直下九天。石梁南端蒸餅石原置有銅亭,明天啟元年鑄,內(nèi)有五百羅漢雕像。 石梁橋右上方路旁,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手書“第一奇觀”,高度贊美了這舉世罕見純屬天然的水石奇觀。石梁飛瀑,在中方廣寺曇華亭外。寺內(nèi)有倚山而筑小巧玲瓏的佛殿和僧寮。殿前曇華亭,系南宋理宗時天臺籍宰相賈似道初建。據(jù)說,亭子落成后,寺僧在供茶時,茶杯中出現(xiàn)異花倏然即逝,于是就命名為“曇華亭”。1972年毀于火,1980年重修。 曇華亭外便是名震中外的石梁飛瀑。這座天然石梁橋橫跨兩山,勢極雄奇險峻。歷代文人墨客極力描繪,有說“梁如臥虹,中凸端垂,苔蘚滿綴,斑似龍紋”;有說“形如臥!;有說“形如大鯉,屈身顛尾”;有說“似大鵝之頸,自北頸向南啄食”;也有說是“兩龍接舌”。石梁全長6米,梁下有洞2.3米,橋背寬僅0.2——0.3米。橋下一掛飛瀑,落差達(dá)35米,跌入湛藍(lán)深邃的碧潭里,飛珠四濺。四周山霧漫,如遇陽光斜照,虹霓時現(xiàn)時滅,五光十色,班斕多姿。 人在石梁橋下翹首仰望,只見長空“雷鳴”,水從天落,真有“滄海平翻鰲背上,銀河倒瀉雀橋東”之勢。瀑布沖入潭中,飛波若舞,散沫似珠。平靜時“麗日下碧潭,長光透疏竹”,又是另一番景象,橋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橋,名叫“仙筏橋”。立在橋上,石梁飛瀑全景盡映眼中。
太高的山上,長滿了不知名的樹。站在山頂上,遠(yuǎn)望一片片綠綠的樹林,一山比一山高。往下看,太徒了,上山容易下山難,大家都是很小心的下山,有些同事,閉著眼睛,摸著壁沿,一步步往下走,怕并快樂著!
擺脫城市的喧囂,找一份心靈的寧靜。信步游來,有山有水,有路有橋,有石有草,有鳥鳴,有蟲爬,人與大自然在這里和諧相處,其樂融融。











